《巨婴国》读后感

时间:2024-10-08 14:22:34
《巨婴国》读后感

《巨婴国》读后感

当看完一本著作后,你有什么领悟呢?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!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“流水账”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巨婴国》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巨婴国》读后感1

听说这是一本要被禁的书,怀着好奇的心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,成功的下载到了kindle上,最近在往来各家医院及陪床的时候读完这本书。作者提出巨婴的概念,是针对中国人的巨婴概念,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了人们的一些行为;作者反对孝道,也为此招致许多骂名,在我看来,作者是通过孝道来反对集体主义的思想磨灭了个人主义;作者从人们“巨婴”的表现,影射出了中国社会的思想、文化。

原文中对“巨婴”的解释是,一个个体,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,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、情绪和行为。这些巨婴特点包括:自我意识狭窄,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;人身依附,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,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;在人际和社会层面,为了操控而操控,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。在现实生活中会表现出多种的巨婴表现,甚至在当下社会环境下,我们不可避免的都是一个巨婴。

1、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,能量体伸展出的每一份能量,如被看到,就变成了光明,如不被看到,就变成了黑暗。当时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,思绪一下子被带走了,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孩子。有一天大人们都在餐厅吃饭,敦敦一个人在自己的活动空间玩,突然敦敦摔掉了手中的玩具。大人们继续坐在餐厅吃饭,对着孩子问了怎么了,得到的回应是更加激烈的摔打声,而大人们也开始了常规的批评。自己在教育行业多年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我放下手中的碗筷,走到孩子旁边轻声问:“敦敦,为什么摔东西?”没有得到孩子的回应,我再问:

“你摔东西,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么?”

“嗯”

我抱起来孩子“对不起,我们没有关注到你,但是你想引起我们的注意完全可以用别的方法,比如叫爸爸妈妈,或者直接走过来叫我们,玩具摔坏了,你就不能玩了,对么?”

“嗯”放下敦敦后,他自己开心的玩了起来,时不时的叫爸爸来欣赏他的“杰作”。

我想这也许就是能量被看到与不被看到的区别,被看到,就是光明,就是天使,不被看到,就是黑暗,就是恶魔。从小孩子再联想到大人们,作为大人的我们的一些行为反应,的确跟孩子一样,大人们也渴望得到关注,渴望得到认可,否则我们的能量也会转化为黑暗,大人们的控制力较强一些,黑暗能量转化的不会是对外的攻击性,而是对自己内部的攻击性,比如郁闷、压抑等。

2、自恋。文中作者对自恋赋予了两层含义,一个是褒义,里面更多的是自信的意思;另外一层意思是贬义词,即“全能自恋”,仿佛一动念头,这个世界就是自己的。

“全能自恋”在孩子身上表现的很突出,一旦自己的所发出的能量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就会哭闹。在成人的世界里面,杠精、想的多做的少、幻想卓越、对外呈现攻击性、孤独自闭,这些都是“全能自恋”的表现。

文中作者将弗洛伊德说的本我、超我和自我,放到中国人这里,它的准确表达就变成了:全能自恋性的本我、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和软塌塌的自我。正因为我们国家是巨婴国,我们的全能自恋的能量太强了,所以才需要儒家思想来控制这种力量,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思想。

国家在倡导创新,但儒家传统以及社会权力体系的过度限制,我们没有自由,自由可以让活力自然流动,我们没有自由,也就没有了活力,没有随意伸展的拳脚,自然就没有了创新力。

3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。最近热播的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,张小敬和李泌为了长安城的安全,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掉一些人,甚至是牺牲自己。在国外对一个小朋友采访问到,如果要伤害一个人来换来整个城市的安全,你会做么?小朋友回答不会。在今天又看到一个新闻,两个孩子落水了,爸爸选择了先救自己的孩子,而后救起了第二个孩子,但因时间过长,第二个孩子不幸遇难,因此这个父亲背上了自私的名号。

我们的社会结构中,集体主义思想已经根深蒂固,集体主义群体中,你必须低调。除非以一种方式高调——成为好人,即你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别人和集体。因集体主义只允许集体性自我存在,个性自我意味着对集体自我的挑战和背叛,个性自我会被讨厌会被打击。

我曾经跟好多人都说过人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,在读了本书之后,我重新审视这句话,嘲弄着自己逃不脱世俗的禁锢。我跟妈妈说过,如果我活的自私一些,我的生活还会过的更精彩一些。但那终究是“如果”两个字。借用文中一句感受最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真心希望,我们能活出这一点——去寻找真正的爱人和爱好,哪怕一败涂地,在所不惜。

《巨婴国》读后感2

每当悲伤难过的时候,最大的的乐趣之一就是读书了,听过了太多关于读书的意义,有让心灵饱满的,有让自己高贵的,有让别人感到羡慕的,有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思考的,总之,读书是没有错的。用《巨婴国》的开场白说,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。而对我来说,阅读让我生活的像个斗牛士,虽然我只是个癞蛤蟆。每一次的点滴的感悟都会慢慢成为看似黑暗生活的明灯。

这本书我买来已经足足三个月了,睡觉之前总读上两篇。也是有史以为读的时间最久的一本书了吧。有很多朋友问这是什么书,怎么感觉写的这么不一样。因为里面的观点直击了国人性,更准确的说,道出了中国国民性的某些真实。武志红作者,也是第一次被我记得牢牢的,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,真的有一些人,他们的思想是独到的。让你读到,就觉得,啊,原来真的如此。这本书虽然归入心里学的范畴,可是写的却是朴实无华的,案例和分析相结合,简单易懂的。都是鲜活的身边的例子,我们所不理解的很多看似离谱的新闻背后的原因。

这本书里,描述的内容很多,关于好人,关于麻烦,关于懂事,关于界限,关于全能自恋,关于依赖,甚至关于中国女人脾气那么大,关于婴儿的呵护期,关于妈宝男,关于缺失的公公,关于投入和接受......等等。很多很多,因为有500页之多。而我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一点而已。

1)关于孝顺

孝的本义就是顺。上面是老,下面是子,二者是共生的。子要顺着父母的意思。也就是这个孝字。作为人来说,每个人都是平等的,正是因为这个孝字,我们将关系的不平等视为了必然,而这个却是不平等关系的源头。书里是反对孝顺的,说白了,是父母的控制欲。对父母好,本身是没有错的,可是你放眼望去,现在成群扎堆的妈宝男,还有很多绝望而自杀的孩子,已经是很多社会现象,你经常会看到一个故事下面留言的共鸣,才明白很多现象只是慢慢呈现了出来而已。孩子,花一样的心灵和世界,从小应该教他有一个独立的灵魂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。因为有独立灵魂的人,才是活出自我的人,一个活出自己的人,势必也是有爱的,也是会爱自己的父母的。更会爱身边的人的。

2)关于婚姻 ……此处隐藏5767个字……是我读的武志红老师的第三本书,一直感觉他的书从心理和哲学来说浅显易懂,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探究自己,学会补偿缺失和控制泛滥的情感。

书中的总体框架是讲述:大多数成年人,心理上是婴儿。这里的“婴儿”具体指的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。在这个时期下的婴儿正处于“共生”心理,即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。在这本书中,详细解释了“共生”的具体特征和由此引申出来的中国人大部分人的现状。

-01-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:到处找妈

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,缺乏母爱,那么长大后,他就会处于到处找妈的状态,用以治疗生命最早期的伤痛。譬如在爱情中,体现为两个人轮流扮演巨婴和全能妈的角色,以此寻求和建立婴儿时期的妈妈和孩子共生的状态。

经典的爱情三大阶段:

第一阶段:1+1=1,则我们是一个人(就好比婴儿觉得和妈妈是融为一体的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)

第二阶段:1+1=0,则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(由于分离和个性化,产生憎恨彼此的心理,这是重要的磨合阶段)

第三阶段:1+1=2,则我是我,你是你,我们还是在一起(独立的灵魂,做各自真实的自己)

由此我对爱情的理解又进了一步。想起曾经在网络中看到的一句话:“聚时一团火,散时两颗星”,大概是爱情中最美好的状态。

-02- 中国式人际关系:当婴儿照顾,当神来崇拜

多数国人心里都有个皇帝梦: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级别的崇拜。这样的人在达官贵人中比比皆是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特权主义,都是早期婴儿全能自恋的展现,即我是世界,世界是我,世界皆为我所用。而“全能自恋”是指对自己,对别人就演变成“绝对禁止”,相互呼应。

“全能自恋”的一个案例就是“卓越强迫症”,这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随处可见。如今的我们仍然在应试教育中不可自拔。

而由“全能自恋”又会引发出三个极端,即“自恋暴怒”、“彻底无助”、“被害妄想”,比如社会上随处可见的“路怒症”等一些恶性新闻。

-03- 中国式好人:讨好你,是因为你存在而我不存在

这样的好人又被称为“拖累症患者”,他们拼命的对别人好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意义,一般伴随深深的自卑和恐惧。引发的原因有三种:① 3岁前妈妈时常不在身边,或者经常被妈妈忽视;② 1岁半后,妈妈和其他大人要求其听话,吞没了其独立成长的个性;③ 3岁以后恋父恋母情结没有被正确处理,导致性羞耻感的产生。

好人的几大体现:

1. 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

2. 过度付出和讨好的伴侣

3. 怕麻烦别人的人

4. 太乖和太懂事的孩子

作者指出在小孩教育上,如何避免产出中国式好人,对身为母亲的人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:

1. 在孩子1岁给予无条件的爱,特别是给予亲密和互动,让孩子体会到母爱

2. 孩子有能力探索外部世界时,让孩子独立和选择的自由,不要一味替孩子选择和让孩子听话

3. 父母要深刻的学习,要懂得尊重孩子活力和性能量的流露和表达

-04- 中国式孝顺:孝道是人性的逆袭

中国人常讲孝顺孝顺,孝顺其实是要让孩子顺着老人的意思。而在孩子的最初时光,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真正顺从孩子的意思呢?

书中这一篇章对于“孝顺”的观点论述,让我想起了最近在新闻上频频出现的林妙可。9年前,长相甜美讨喜的林妙可,在她整个孩童时代,却表现出大人般的成熟。她很清楚大人喜欢看什么样的孩子,喜欢听什么样的答案,而她也尽力表现出大人所期待的那样。在本该天真烂漫不懂世事的年龄,却早熟得失去了自己,听候父母的安排,迎合父母的需求,满足父母的情绪,这样的“孝顺”有何意义?

林妙可就像书中指出的“假自我”,假自我的核心是恐惧,恐惧父母离开自己,恐惧孤独。而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顺父母意,脱离自我。

不得不说,这一章节推翻了大众眼中对孝顺的见解。特别值得一读。

-05- 从巨婴变为真正的人:人性自身即是答案

引用书上的一句话:“你的人生意义,在于你如何选择,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选择,人生才有自由。”

从巨婴变成真正的人,关键是从假自我到真自我的过程。“我们必须勇敢,拿出真实的自我,去投入到关系中,我们也必须有耐心,给对方自由,信任对方的自发反应。”对方,包括爱人、父母和朋友。拥抱自己的本性,探究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,因为,真正的自己胜过一个好的自己。

《巨婴国》读后感8

已经读完一段时间了,我也向许多人推荐过这本书,因为,它把中国人剖析得太深刻了,把中国社会的病根找出来了,以致不被社会所容。真理往往是超前的,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成长,民众的觉醒,有一天,它将会作为经典得与传承。

我是被“孝顺”文化所伤害的,而且伤得很深,以致现在只能刮骨疗伤,其中的痛苦,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得到的。“孝顺”文化,本来就是一个皇权文化,是社会奴性的根本。为什么老子一定是对的?为什么一定要有尊卑之分?为什么不能像一对朋友一样?为什么不能真诚的互相对待?亲情本来就是以爱作为基础的,没有爱,亲情只剩下皮囊,表面功夫,怎么样都是假仁假义,唯利是图。这样的亲情,没有正能量的传递,只能相爱相杀。中国人内敛,但是,并不是没有爱。只是,“巨婴”社会,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。如果不能觉醒,那么,“巨婴”就会传承下去,代代相传。这个也是隔代教育的悲剧。老一辈,在没有民主的权力的倾轧下,已经奴性化,他们已经完全是一个“巨婴”,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。而,作为父母的新一代,我们要抛弃“孝顺”,释放爱的力量,引导子女追求生命的本质,释放自己的能量,这样,整个社会将完全改变。一个成熟的社会,是一个理性的,是一个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,而不会如婴儿一样,没有道理可言。我经常看见一些家长放纵自己的孩子影响他人或侵犯他人,却认为,成年人,应该让着小孩。其实,这些家长是使用作为小孩的权力。如果,他们手头有点权力,那么,也一样会放大这个权力的使用。其实,他们是很悲哀的。在单位,顺从上头,在家里顺从老一辈,而压抑自己的能量释放。当然,这样安稳,不需要思考,不需要拼搏,一句话,就是舒服。这个是不成熟的表现。就好像一个“巨婴”,吃饱了睡,睡醒了吃,玩。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,就只会哭闹。要不,就压抑住自己的需求。真的很形象。

我希望可以从我开始,对子女的教育可以完全释放他们的能量,让他们追求生命的快乐。而我,也要成长,不能再作为一个“巨婴”,要释放自己的能量,追求生命的质量。喝茶,读书,锻炼,已经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现在再增加一个写作,能够让我记录自己的思想,自己的生活,我想,这个是多么美妙的事情。为什么不做呢?生命的本质,就应该是快乐,健康,自然。追求自己所爱,让正能量散发出去。虽然,很累,但是,却很快乐。也是给泺泺做榜样吧。就同泺泺说的,爸爸看书,我就不用看了。但是,我相信作为学霸的后代,智商超群的她,只要追求自己的快乐,她一定也会散发出自己的正能量的,并获得比爸爸更大的快乐。加油,我们一起成长,虽然你不在我身边。

《《巨婴国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